欢迎您来湖州招聘网

手机APP
当前位置 首页 > 职场薪闻 > HR俱乐部 > 人力管理 > 难!难!难!高考历史有文言文,除了考生吐槽外,更引发网友热议
难!难!难!高考历史有文言文,除了考生吐槽外,更引发网友热议
作者: 时间:2025/6/8 阅读:39次

“出题老师是穿越回来的吗?”“这哪是考历史,分明是考甲骨文破译!”6月8日,2025年高考历史科目刚结束,社交媒体就被考生们的“哀嚎”刷屏了。据多地考生反馈,今年历史试卷的文言文题目占比飙升,部分试卷6道选择题中竟有4道以文言文为载体,甚至涉及《资治通鉴》《明实录》等冷门典籍。一时间,“高考历史难度”“文言文是否该退出高考”等话题冲上热搜,网友调侃:“这届考生不仅得背时间线,还得先考个古汉语八级!”

对此,考生纷纷吐槽!

“题目给了一段《资治通鉴》里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的原文,问这体现了什么经济政策?”江苏考生小李回忆道,“我光是翻译‘山泽之利,皆归官府’就花了五分钟,最后还选错了选项!”更让考生崩溃的是,材料中大量使用“均输”“平准”等专业术语,课本里压根没提过,全靠考生现场“考古”。

广东考生小陈吐槽:“题目给了一段《明实录》里内阁首辅和六部扯皮的记载,让我们判断内阁职能演变。这哪是历史题?分明是让考生给明朝官场写‘人物小传’!”有考生调侃:“出题老师怕不是《大明王朝1566》的编剧,把朝堂斗争编进选择题了。”

争议最大的当属湖南卷的一道题。材料节选自西汉桓宽的《盐铁论》,要求考生结合盐铁专营背景,分析“与民争利”的深层含义。“我背了一整年‘重农抑商’,结果要透过文言文看经济思想?”湖南考生小张无奈表示,“这题要是给司马迁来做,他可能直接写篇《货殖列传》反驳出题人。”

河南高考历史结束后,刚考完历史的考生被问“高考历史难不难”,考生们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,言不由衷地吐出三个字:难!难!难!

据不完全统计,2025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中,文言文材料题占比普遍超过30%,部分试卷甚至接近50%。以江苏卷为例,6道选择题中有4道涉及文言文,材料字数超过800字;主观题部分,一道关于“唐代两税法”的论述题,材料同样引用了《旧唐书》原文。

对于考生吐槽,部分教育专家表示“意料之中”。某重点中学历史教师王老师分析:“过去高考历史侧重考时间、事件、意义,但新高考改革强调‘史料实证’素养。文言文是古代文献的核心载体,出题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,倒逼学生提升古文阅读能力。”

但这一说法并未平息争议。有考生反驳:“提升古文能力可以理解,但直接用冷门典籍考选择题,是不是有点‘强人所难’?”

值得关注的是,今年文言文题目的“重灾区”集中在江苏、广东等教育强省。以江苏卷为例,不仅材料难度高,选项设计也充满陷阱。例如一道关于王安石变法的题目,四个选项分别引用《宋史》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等不同史料,要求考生辨别哪一说法最接近史实。“这哪是考历史,分明是考文献学!”有考生吐槽。

此事经媒体报道后,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热议。

部分网友认为,高考历史考文言文无可厚非。“历史研究本来就要读原始史料,不会文言文怎么研究古代史?”网友“历史爱好者小王”表示,“现在的学生太依赖教材,缺乏独立思考能力,出点难题有助于筛选真正的人才。”

更有学者指出,近年来“历史虚无主义”抬头,部分人通过断章取义曲解历史,“让考生直面文言文原文,恰恰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”。

但更多声音认为,高考题目应兼顾“选拔性”与“公平性”。“《盐铁论》这种冷门典籍,连历史系学生都不一定读过,让高中生现场分析,是不是有点‘强人所难’?”网友“教育公平观察员”质疑。

还有家长算了一笔账:“孩子为了高考,光是文言文虚词就背了200个,结果考场上遇到的全是课外内容,这合理吗?”

也有观点认为,争议源于题目设计“用力过猛”。“适当增加文言文没问题,但选择题全用文言文,主观题还引用生僻典籍,这就违背了高考‘基础性’原则。”某教育评测机构研究员建议,“未来可以尝试分层命题,比如基础题用白话文材料,难题用文言文,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发挥空间。”

从“维纳斯身高”到“红楼梦断臂”,高考题目年年上热搜,但今年的“文言文风暴”无疑戳中了更深层的矛盾:在强调“素养导向”的改革背景下,如何平衡“选拔人才”与“教育公平”?

一方面,文言文是打开古代史的钥匙,适度考查能倒逼教学升级;但另一方面,高考不是学术研究,不能把“超纲”当“创新”,把“为难”当“水平”。毕竟,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“考霸”,而是培养有温度、有判断力的公民。

或许,出题人该听听考生的心声:“我们不怕难题,怕的是为了难而难的‘花式套路’。历史题,能不能先讲好‘人的故事’,再谈‘文的深度’?”

转自:湖州招聘网

来源:老陶纪事
热门推荐